精密铝合金压铸是一种将熔融铝合金通过高压高速注入精密模具型腔,经冷却凝固后获得高精度、复杂形状铝合金零件的先进制造工艺。
它结合了铝合金材料的优异性能与压铸工艺的高效性,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精密铝合金压铸的核心工艺流程如何?
1. 模具设计与制造
设计要点:根据零件结构优化浇口位置、流道布局、排气系统(避免气泡缺陷),同时考虑脱模斜度、收缩率(铝合金压铸收缩率约 1.0~1.5%)。
模具材料:采用热作模具钢(如 H13),经淬火回火处理,确保耐高温(铝合金熔融温度约 650~700℃)和高寿命(可达几十万至百万模次)。
2. 合金熔炼与准备
按配方将铝合金锭(如纯铝、硅、镁、铜等)投入熔炉,加热至 650~700℃熔融,同时加入精炼剂(如六氯乙烷)去除杂质和气体,保证合金液纯净度。
调整合金成分(如 ADC12 含硅 10~12%、铜 1.5~3.5%),以匹配零件的力学性能需求(如强度、耐蚀性)。
3. 压铸成型
合模:模具闭合,锁模力根据零件投影面积计算(通常 500~50000kN,精密件需更高锁模力防止飞边)。
压射:将熔融铝合金液以高压(5~150MPa)、高速(3~50m/s)通过压射杆注入模具型腔,确保金属液充满复杂结构。
保压与冷却:保持压力至金属液初步凝固,随后通水冷却模具,使零件在型腔中完全凝固(冷却时间根据壁厚而定,通常几秒至几十秒)。
开模取件:模具打开,通过顶出机构将零件取出,去除浇口、飞边。
4. 后处理工艺
去毛刺与机加工:对零件边缘、孔位等进行精密加工(如 CNC 铣削、钻孔),确保关键尺寸精度。
表面处理:根据需求进行阳极氧化(提升耐蚀性和美观度)、电镀(如镀铬、镍)、喷涂(如粉末涂料)或钝化处理。
热处理:部分合金(如 Al-Mg-Si 系)通过时效处理(120~180℃保温数小时)提升强度。
检测:采用三坐标测量仪、X 光探伤、金相分析等手段,检测尺寸精度、内部缺陷(如气孔、缩松)和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