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检测标准涵盖尺寸精度、外观质量、内部缺陷、力学性能等多个维度,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标准(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通用的压铸件基础标准,规定了基本术语、检验方法和合格判定原则,例如:
国际标准:ISO 2768(一般公差标准)、ISO 16232(金属材料 压铸件 检验方法)等。
中国标准:GB/T 15114-2021《铝合金压铸件》(核心标准,详细规定了铝合金压铸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GB/T 28486-2012《压铸件 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等。
行业标准:如汽车行业常用的 QC/T 29106-2013《汽车用铝合金压铸件》,对汽车零部件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补充。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看铝合金压铸件的具体检测项目及标准要求是什么?
1. 尺寸精度与形位公差
尺寸公差:依据 GB/T 28486 或 ISO 2768,根据压铸件的尺寸范围和精度等级(如 CT5-CT12)规定允许的偏差。例如,对于长度≤100mm 的铸件,CT7 级公差可能为 ±0.15mm。
形位公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垂直度等,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通常通过三坐标测量仪、百分表等工具检测。例如,平面度误差一般要求≤0.1mm/100mm。
机械加工余量:若压铸件需要后续加工,需预留合理余量(如 0.3-1.0mm),具体按 GB/T 28486 执行。
2. 外观质量
表面缺陷:
不允许存在裂纹、缩松、穿透性气孔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允许存在轻微的凹陷、划痕、飞边,但需符合等级要求(如汽车外饰件要求更高,划痕深度≤0.05mm,长度≤5mm)。
表面粗糙度(Ra):根据用途规定,例如装饰性零件 Ra≤1.6μm,结构件 Ra≤3.2μm。
涂层与处理:若经过电镀、喷涂等处理,需符合相应标准(如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检测附着力、耐腐蚀性等。
3. 内部质量与缺陷
内部缺陷检测:主要通过 X 光探伤、超声波探伤、金相分析等方法,针对气孔、缩孔、夹杂、裂纹等缺陷:
气孔:GB/T 15114 规定,关键受力部位不允许存在直径>1mm 的气孔,非关键部位气孔密度需≤5 个 /cm²。
裂纹:任何部位不允许存在裂纹(尤其是受力件,如汽车底盘零件)。
缩松:重要加工面的缩松面积占比需≤5%,且不允许穿透。
气密性:对于有密封要求的零件(如发动机缸体、阀体),需进行气压或水压测试,规定泄漏量(如≤0.5kPa・L/min)。
4. 力学性能
硬度:通过布氏硬度(HB)或维氏硬度(HV)检测,例如常用的 Al-Si 合金压铸件,硬度要求 HB 60-100(具体按合金牌号规定)。
抗拉强度与延伸率:依据 GB/T 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例如 Al-Mg 合金压铸件抗拉强度≥200MPa,延伸率≥3%。
冲击韧性:对承受冲击载荷的零件(如汽车安全件),需检测冲击吸收功(如≥15J)。
5. 化学成分
需符合所用铝合金牌号的标准,如 GB/T 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通过光谱分析等方法检测,确保主要元素(如 Al、Si、Cu、Mg)和杂质(如 Fe、Zn)含量在允许范围内。例如,ADC12 合金要求 Si 含量 9.6-12.0%,Fe≤1.3%。
6. 其他特殊要求
耐腐蚀性:通过盐雾试验(如 GB/T 10125,中性盐雾测试 48 小时后,表面腐蚀面积≤5%)。
热稳定性: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零件(如发动机零件)需进行时效处理后的性能检测,确保尺寸和性能稳定。